close
學校級任老師的猝逝,
對函函、對我和小明,都是一堂生命教育課.
既不捨老師的離開;又擔心函函和班上同學們的反應.
事件發生快一個月了,我的心還是無法安定.
但幸好幸好
或許是函從幼兒園就開始在思索生與死的問題吧?
面對這次的意外,函反應之成熟穩定令我佩服不已.
對於生與死,函函教我:
死亡,不代表離開;
只要在世時這生命對自己是有意義的,
每當思想起,她就存在......
勇敢的函函,雖然換了老師,妳也要好好地、快樂地學習哦~
隨著年齡增長,函的自尊心越來越強,
許多堅持都和"怕丟臉"有關,
如"上小學一年了,到二上還不敢去飲水機裝水".
為避免她太過於"與世隔絕",也只能"循循善誘",
希望能漸入佳境了~
鋼琴檢定11級一如預期並沒有跨過.
和老師溝通後,老師也明白函是適合慢慢來的孩子.
因為她給自己的壓力就遠比大人們給的多,
越是有時效性的學習,她越是不易學好.
懂得函的學習特性後,
我們和老師都鬆了一口氣,
彈鋼琴又重新有趣了起來~
寶可夢來台後,在小明的"耐心教導"下,
函和詮都上手囉~
本來就是宅女的函,剛好可以藉由"抓寶"的理由被引誘出門.
只是近視度數有日益加深的趨勢,
看來到戶外的時間和頻率還得增加才行啊!
這是父母責無旁貸的~
全站熱搜